24K小说网 > 学渣被逼考科举 > 36. 第三十六章 无

36. 第三十六章 无


程子安装傻,“这些是吃的啊。这么多啊,阿娘在准备年货了吗?”

  程箴一眼横瞪过去,这小子[rou]嘟嘟的脸比离开时清瘦了些,身体也长高了一截,那双乌黑清亮的双眼看着他,神情无辜。

  要是一两人前来,程箴并不觉着意外,毕竟他平时对佃户就好。百姓穷苦,并非都忠厚善良,也有欺软怕硬的无赖小人。

  像是村里的孙二壮,平时好逸恶劳游手好闲,今天偷东家一只[ji],明天偷西家一捆柴。孙家兄弟三人,都与他差不多,生得壮实好斗,在村里人憎狗嫌。

  孙二壮加上他的兄弟两家,一共赁了程箴八亩地耕种。[jiao]租子时,总要耍小心机,不是缺斤少两就是哭穷,如今已经拖欠了近两年的佃租。

  程箴要读书科举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顾忌就多了些。加之费工夫计较那点子东西,实在是不划算。

  令他无比惊讶的是,先前孙二壮与他两个兄弟都来了,虽说一家只拿了十个[ji]蛋,还是令他大开眼界。

  一来他们三兄弟各自生了三四个孩子,平时过[ri]子没算计,穷得叮当响,能拿出十个[ji]蛋,已经实属不易。

  二来他们这次老实得让人咋舌,甚至还主动提起了欠租,央求他宽限一二。

  程箴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:”孙二壮兄弟都来了,还破天荒拿了[ji]蛋上门,他们以前到来,可是连[cao]都要薅一把带走的德[xing]。你阿娘在府城,只有你在家中。这件事,一定与你有关系。”

  程子安暗自腹诽程箴聪明,装作恍然大悟,两成真话混着七成假话道:“哦,阿爹说是孙二壮他们啊,我记起来了。阿爹啊,这件事呢,说起来就话长了,呃,秦婶云朵做好了晚饭,我就长话短说吧。”

  程箴深吸一[kou]气,忍住了没揍程子安。

  他废话说了一堆,一句都没说到点子上。

  崔素娘见他们父子在说话,探头进来看了一眼,迟疑着站了片刻,便转身离开了。

  程箴到底牵挂着崔素娘,这次他受了伤,两人感情深厚,最最难受的便是她了。

  回来之后,崔素娘没多问,言语,举手投足之间皆小心拘束,生怕伤害到了他。

  “长话岂能短说,等用过晚饭,我们再仔细说清楚。”程箴道。

  程子安想哀嚎,程箴太难糊弄了。

  一家三[kou]时隔几月,聚在堂屋里用了热气腾腾的晚饭。

  程子安如以前那样埋首苦吃,程箴替崔素娘盛汤,崔素娘叮嘱程子安要多吃些萝卜,别尽顾着吃[rou]。

  看似与以前并无二致,短短时[ri],变化如桑海,除了个人际遇,心境都大不相同。

  饭后程子安以为程箴要先找他说话,谁知,他还是与从前那样,先去陪伴崔素娘。

  外面冷,不宜散步,两人便回了自己的屋吃茶说私房话。

  程子安欠了一堆功课,写好的功课,被狗吃掉的借[kou]用过了一次,再用周先生就要请他家的狗去府学。

  程家并没养狗。

  程子安在灯下努力写大字,这是除了诵读之外,蒙童班每天必须写的功课。

  起初蒙童班的要求不高,先认得字,写正确,现在多了风骨美观结构等一堆规定。

  学什么字体,主要由学生的家世背景,能否拥有名家字帖与名师指导提点决定。

  辛寄年家中藏有钟繇的真迹,也有人认为此书是后人王羲之的临本。

  程子安听过王羲之,不知道钟繇。但书圣都要临摹他的书法,肯定是了不起的书法大家。

  辛寄年当然不能拿真迹来当字帖,他有后世书法高手的临摹本,与真迹无法相比,对于蒙童班来说远远足够了。

  方寅读书好,考试成绩次次领先,字却连辛寄年都比不上。他平时所学都靠先生教导,先生的字并不惊艳,他的字在班中亦只能居于中游。

  家世背景的重要[xing],就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  作为程子安的小弟,辛寄年大方将字帖借了出来,反正过节时,他力求开心为上,免得写字这种事情扫了兴。

  写字与读书一样,除了努力之外,还有天分。古代的读书人自小练字,成为书法大家的就那么几人。

  以前程子安对自己的要求是写好名字就足够,现在他提高了点,争取所有的字,都能写得端正工整。

  程子安写了一会,放下毛笔开始活动手腕。毛笔没放好,从砚台上滚落,差点掉在了地上。

  程箴眼疾手快,伸手接住了。

  程子安顺眼看去,程箴的手上蘸了几滴墨汁,他忙讪笑,叫了声阿爹,很是狗腿送上了乌漆墨黑的帕子:“阿爹擦擦手。”

  程箴放下毛笔,嫌弃地看了一眼,并未伸手去接。转身出去净了手,再走了进屋。坐下后,拿起他写的大字,一张张翻看过去。

  本来程箴还在欣慰,程子安变得认真了,他进来都没察觉。

  谁知一看,深觉自己着实想多了些。

  起初程子安的字写得还算用了心,后来就越来越毛躁,一眼就能从笔锋笔画上能看出来,他是为了完成任务在赶。

  明天就去上学,程子安将功课都堆在最后才去写,当然要紧赶慢赶。

  程箴按耐住了没训他,随手再拿起旁边的字帖,翻书的手微顿,不禁讶异了几分,眉毛微抬:“哪来的字帖?”

  程子安道:“辛寄年借给我的。”

  程箴问:“可是又押题了,这次要了多少银子?”

  程子安脑子转得飞快,否认道:“没要银子呀,借给我字帖相抵消了。辛寄年吹嘘,这本字帖名贵得很呢。”

  程箴哼了声,道:“这本字帖是极为难得,你再瞧瞧你的字,真真是暴殄天物。”

  程子安不以为意地道:“阿爹,首先是架势要足,我写得好坏不要紧,有这本字帖在,谁还要看我的字啊,对吧?”

  程箴被逗笑了,道:“你少作怪,写字得下苦功夫,沉得下心,等以后我再来纠正你临到头再赶的臭毛病。我们先说正事吧,这下你可以仔仔细细,将晚饭前我问你之事,前因后果全部如实道来。”

  程子安知道逃不过去,按照想好的应对方式,用[chun]秋笔法说了:“阿爹,你受伤的事情传回了明州府,同班的李文叙,就是李棕儿子很快就知道了,他当众喊出了此事。结果吧,嫉妒你的人就开始说些不好听的酸话,还出言不逊污蔑阿爹。我气不过,就当场与他打了一架。闻山长将我们一并带去,要按照规矩处罚。”

  程箴敏锐地问道:“你与谁打架了?”

  程子安老实道:“项伯明。阿爹,项伯明为何要说你坏话啊?”

  项伯明打伤毛氏,忤逆不孝。崔文因崔耀祖死活要娶项三娘子,找他商议帮着拿主意时,已经告诉过他。

  程箴听到程子安是与项伯明打架,总感到不对劲,下意识看了他一眼。

  程子安尚小,他哪来那么大的本事做下这些,程箴按下了心中的怀疑,道:“你大表哥与项家的亲事,估计惹了项伯明不悦,要趁机踩上一脚罢了。无妨,项伯明起不了风[lang],你继续说下去。”

  程子安道:“闻山长向来公正,就秉公处置了。我是出于对阿爹的一片孝心,才着急动手,情有可原,闻山长还夸我孝顺呢。项伯明心胸狭窄,胡乱污蔑人,还装作被我打伤了,想要借此逃过惩罚。最后闻山长念着他年轻气盛,图一时[kou]快,不忍毁了他的前程,就责令他向我赔了不是,这件事就过去了。”

  程箴眉头微皱,真计较起来,项伯明只是嘴上说了几句,程子安却是动了手,错得多了些,最后却逃过了处罚。

  “对不住,是阿爹连累了你,这些时[ri],你定当过得很难。”程箴沉吟了下,神[se]黯淡道。

  程子安与项伯明一战成名,再也没人敢说程箴的不是。至少,不敢当着他的面说。

  不过,程子安脑子转得飞快,道:“阿爹,没事,我脸皮厚,他们讲话七弯八拐,不直接点名道姓,我都听不懂。”

  程箴笑了起来,道:“淘气。那村子里的事情呢?”

  村里发生的事情,程箴一问就能得知。

  程子安气呼呼地道:“我在府学打架的事情,不知如何传开了,村里人都得知了阿爹受伤的事情,有人就想要趁机欺负我。那个孙二壮的大儿子,我与柱子下学回来遇到了,他居然想抢我的荷包。柱子厉害,冲上去与他打了起来,[cao]儿姐姐恰好看到,喊了莫三叔一起,将他打了一顿。我气不过,就回来叫上了大表哥,前去孙二壮家找他评理了。在半路上就遇到了孙二壮三兄弟,孙二壮称他儿子被打伤了,要我赔药钱。后来村里有人看不过眼,莫大叔莫二叔莫三叔他们几兄弟一起,上前帮着我,孙氏兄弟就不敢动手了。我就威胁他们,阿爹不再是程举人,要向朝廷[jiao]赋税,但地还是我们家的,谁敢欺负我,以后地就不赁给他们耕种。”

  程子安为了留下崔耀祖,拿了程箴许多酒给他吃。物尽其用,哪能让他成天闲着。程子安让崔耀祖穿着公服,戴着佩刀,没事就去孙氏兄弟几家门前晃。

  孙家兄弟大门紧闭,连门都不敢出了。

  除了震慑孙家兄弟,也是给其他人提醒,程家不是好惹的,最好识相点。

  尤其是他还提到了关键的佃租。

  程箴一下就听出了关键之处。

  崔耀祖是捕快,身为衙门的小吏,当的是缉拿犯人的差使,佩刀一挎,威风凛凛。

  孙二壮他们再厉害,不过是在村里撒泼打滚,哪敢与衙门的官吏对抗。

  程子安带着他前去,十足地狐假虎威。

  至于佃租,程箴既然没了功名,朝廷不再免除赋税,他们担心程箴收佃租时,会严格称量。

  哪怕程箴与别的东家收相同的佃租,他们还是愿意佃程家的田地。

  程箴为人斯文和善,好相与,别的东家眼睛长在头顶,看都不会多看他们这群泥腿子一眼。

  关系到切身的利益,佃户们着急了,便有程箴一回家,他们就忙不迭拿着东西上门来探望的事情。

  程箴心情很是复杂,程子安的手腕,或者称作做法,看上去是小儿行径,却很是有用,直接打到了他们的痛处。

  崔家的人经常来村子,程箴从未想过借他们的势去压孙氏兄弟,程子安用得却很是得心应手。

  程箴又欣慰又怅然。

  程子安这小子,真称不上什么正人君子。偏生,他对忠厚善良的穷人又不失怜悯,心怀慈悲。比如对莫家姐弟,处处维护关心。

  程箴突然道:“耀祖是你大舅舅的长子,又关乎着他的前程大事。你小小年纪,怎地能胡乱出主意,让他去青州府,惹得你大舅舅,大舅母伤心烦恼。”

  程子安心里咯噔了下,不过他装傻,死不承认,啊了一声,“什么去青州府,大表哥要去青州府姨母家走亲戚吗,阿爹,我也要去玩!”

  程箴一瞬不瞬盯着程子安,旋即,他自嘲笑了下,一[kou]拒绝了:“你乖乖读书上学,哪都不能出去。”

  这些时[ri]他遇到的事情太多,脑子一时糊涂了,程子安哪能想到那般深远。

  程箴第一次去京城,虽然受伤坏了前程,不算没收获,长了不少见识。

  如崔家这般的小吏,在大周比比皆是。

  政事堂的五个相公,互相斗得厉害。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小吏首当其冲。

  程箴亦认为,崔家不应当阖家人都做小吏,至少要留有一条退路。

  答应崔耀祖与项三娘子的亲事,待他们成亲之后一同去青州,仔细算来,项三娘子有手艺,懂得做买卖,崔耀祖反倒占了便宜。

  程子安就是在故意打岔,并非想要去青州府玩。这时,他凑上前,神秘兮兮问道:“阿爹,姨夫这次能考中吗?”

  程箴失笑,道:“我哪能知晓,还没开始考试呢。”

  程子安眨了眨眼,含糊着道:“姨夫说不定进京遇到了贵人,有门道拿到考题,或许姨夫厉害,押中了考题呢。”

  科举舞弊的事情并不鲜见,各朝各代对防止舞弊的禁令愈发严格。从起初预防夹带施行的搜身,到后来因“有辱斯文”而停止。

  最为常见舞弊,尚是代笔。富裕的州府,出到了上万两两请代笔。朝廷出了旨意,鼓励知情人告发,一旦查明,违反者送回本籍服劳役,永远不得试进,保人亦相同处置。

  如今科举的阅卷,除了实施了弥封,即糊名。以防考官认出考生笔迹,加以誊录考卷,防止舞弊。

  考生考完最后一堂,避免考生与考官通气,贡院锁院,即考生要在贡院呆到阅完卷放榜时,再出贡院。“注”

  权贵弟子有恩荫出仕的途径,若非关系极为亲密,或有极大的利益驱使,谁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。

  程箴脸[se]一沉,恼怒道:“你小子休得胡说,科举乃是为国取士,怎能将心思打到歪门邪道上去。”

  程子安笑嘻嘻道:“权贵家的子弟都无需考科举呢,他们真是生下来就厉害吗?”

  程箴微滞,无奈地道:“这些不是你该考虑之事,阿爹对不住你,给不了你恩萌的机会,以后啊,只能靠你自己了。”

  程子安思忖了下,认真问道:“阿爹,你真没事吗?”

  程箴怔楞住。

  自从受伤之后,所有人都在安慰他。真正关心之人小心翼翼,生怕戳到了他的痛处。想要看笑话之人,说话句句带刺,一刀刀往他痛处上扎。

  程箴君子惯了,他是男人,是一家之主,天塌下来,他也要站得端正笔直。

  程子安是第一个问他,是否真的有事。

  程箴当然会难过,走访京城名医治伤的那些天,是他最焦灼难捱的时候。除了夜夜难以入睡,深夜流泪恸哭自己的际遇。

  出仕为官并非他的理想,却只有出仕为官,他才能更好的护住家人。

  后来,程箴出了明州府,深切体会到,人外有人天外有天。

  朝廷官员倾轧,程箴认识到,清官难为,君子更难为。

  既便出了仕,最后只能如闻山长那样,说得好听是不屑同流合污,说得难听就是受到排挤,再不走,就是不知趣,最后落得个贬谪的下场。

  渐渐地,程箴沉郁的心情,恢复了大半。

  余下的一部分,便是回到明州府时,他要面对的那些风[lang]。

  进城时,程子安替他奚落夏员外,出了[kou]恶气。

  村里的村民,如今服服帖帖。

  程箴此刻心情大好,程子安聪慧又不失圆滑,他以后说不定,真能大有所为。

  “我没事,程家倒不了,还有你呢。”程箴温和无比地道。

  程子安暗中松了[kou]气,一本正经道:“阿爹,其实你可以说有事,没关系。说出来就好了,等你好了之后,你可想过,以后要做什么营生?”

  程箴愕然,这小子,这般迫不及待,就要替他指派差使了?

  “老子的事情,你少管!”程箴愠怒扬手,作势[yu]揍程子安。

  程子安灵活一躲,笑眯眯道:“阿爹,你可不能闲着。好些人说你的才情过人,完全是虚有其表。阿爹,你要证明给他们看,堵住他们的嘴!”

  程箴惊讶了下,道:“你让我再去考举人?”

  程子安点头,煞有其事道:“阿爹,朝廷关于科举的规定,我都全部看过了。朝廷规定州府不得送解有疾的举人进京科举,却并无规定,有疾的读书人,不能考举人啊!”

  程箴愣了楞,程子安说得没错,朝廷并无这样的规定。主要是考秋闱之人,都是为了考中[chun]闱,出仕为官。

  程子安道:“阿爹,你再去考一次举人,考中之后,不录名参加[chun]闱就是。三年之后再考,一次次地考,你的举人功名,就能永远保持住,我们家,就能永远免除赋税了!”

  程箴说不出什么心情,半晌后无语地道:“你若将这份聪明用在读书上,早就能成大器了。”

  权贵坐拥良田千顷,广厦华服,免除赋税徭役,刑法减等,惠及子孙。穷人一无所有,承担了他们免除的重税,徭役。

  岂是朱门酒[rou]臭,路有冻死骨。

  程家既然生在清水村,休提兼济天下,忧国忧民,先护着村里百姓一二就好。

  程子安道:“阿爹,你别想太多,我成不了大器,只能尽力而为。阿爹,你看你礼都收了,总不能光收礼不做事,村里那些穷苦百姓的佃租,就多靠你了哦!”:,n.w.,.


  (https://www.24kxs.net/book/1656/1656581/11111097.html)

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xs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