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K小说网 >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> 第206章 火神真传,在于辨阴证

第206章 火神真传,在于辨阴证


大家都是专业人士,讲到这里,其实已经很清楚了。

  王天赐水平最浅,听了只是觉得,好厉害呀!

  老刘是经方教授,对他而言,这算是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经方现代运用。

  而老唐获益是最高的,经过这么一讲解,他瞬间感觉自己对于经方开方的思路大大开阔了许多。

  就好像上帝给他开了个窗户一样,他马上就举一反三,想到了很多方子的运用。

  老刘则是看着方子中的10g肉桂、10g附子,喜欢的不得了。

  “这附桂用的好呀!”

  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方子是谁开的。

  老唐半真半假的插嘴道:“这是阿宾加的,我觉得很像火神派的用法......”

  老刘听了之后,果真嗤之以鼻:“桂附乃仲景之妙药,扶阳也自仲景之法起,区区几个四川医生,能用的好是他们伤寒学到位了,什么火神派,不过伸言耳。”

  李介宾心想,来了来了,我猜就是这样。

  老唐看向李介宾:“阿宾,你怎么看呢?”

  “我觉得,刘大人说的很有道理。”

  老刘听完后,喜笑颜开。

  听听,阿宾在夸我呢。

  一旁的苗苗捂脸,老师,麻烦你自重点。

  “仲景之述其实已经有了,无非随证治之,只是后人不争气,往往忽略了辨识阴证,所以才给了火神派出头的机会。”

  老刘听这话,觉得有点不对味儿呀,但是确实是捧张仲景的,一时也说不出什么。

  “火神派嫡传卢崇汉曾经在《扶阳讲记》中所说,至于药物,亦多为食品,不过因其偏性大而名之药物而已。或阳多,或阴重,阳药扶阳而益阴,阴药益阴而扶阳,是以仲景《伤寒》六经,皆是扶阳之法也。”

  李介宾感慨道:“仲景不愧医圣,《伤寒杂病论》不愧方书之祖。李东垣从中取甘温之法,而成补土派。后世张景岳则觉得李东垣只知补脾而不补肾,朱丹溪只滋阴而不补阳。于是提倡阴阳俱补,成温补派。”

  “张景岳言:天之大宝,无非一轮红日,人之大宝,无非一口阳气......又云: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,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;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,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。”

  “这种思想传递下来,启发了火神派,那便是重视补阳,但是说到补阳,那就要知道什么情况可以补阳。”

  李介宾看了看几人,问道:“其实这跟现如今的中医风气有关,自从有了风寒、风热之分,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,又因为西医思维的影响,一旦外感发烧,大都用清热解毒剂,而麻桂剂则是不敢用,不能用,不知道怎么用。”

  “视阳药如猛虎,视热药如豺狼虎豹。只晓得了热者寒之、寒者热之的二极管思维,却忘了《内经》中所说的,逆者正治,从者反治。”

  听到李介宾提到《内经》,神色暗淡的老唐瞬间亮了!

  谁说内经不能看病呀!热因热用,寒因寒用,塞因塞用,通因通用!老唐瞬间悟了。

  “火神派所治奇症,除了内伤杂病,大多是真寒假热之症,阴盛格阳,仲景有云: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。

  今人之医诊断不明,一味用苦寒之药,自然无用,而有人辨出,以附子、干姜医治,众人以为奇异。”

  老刘大喜,阿宾说的好!

  王天赐则是插了句嘴:“不是说火神派就是敢用大量附子出名的么?”

  李介宾看了他一眼说:“如果只是单纯的敢喂个附子就能自成一派,那这学派也太不值钱了。”

  “火神派的精髓在于,阴阳辨诀作为阴阳的辨证纲领,经世致用,在寒热错杂、真假难辨的情势下,判认起来可靠而实用。辨认出其阳虚阴盛的实质,用扶阳法治疗均取得可靠疗效。”

  “擅用附子、干姜的经验和独特风格,可以概括为广用、重用(从几十克到几百克)、早用、专用等几个方面,这是火神派最突出的特点。

  以大剂量姜附投之,是为了治愈急危重症,并不是显示其能。”

  然后李介宾开始剖析了火神派的核心重点:“对阴证的认识十分精到,尤其对阴寒偏盛导致虚阳上浮、外越所引起的假热证,郑氏称为‘阴火’证(与李东垣所说之阴火有别,需要分辨)。

  这才是火神派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。

  火神派对常见的慢性咽炎、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舌疮、口臭、头痛、面赤、目赤、内伤发热等所谓‘上火’——‘假热证’的辨认可靠而准确,疗效可信而持久。

  可以说,火神派的学问不止在擅用大剂量附子上,更重要的是对‘假热证’的辨认上,这是眼下中医界多数人仍不知觉的东西,也是发掘、倡导火神派的现代意义所在。”

  几人听懂了,“难怪你在用甘草泻心汤的时候,加入了肉桂、附子,原来是因为诊断出了那老太太是假热阳虚证呀!”

  “不如此,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效果。”

  众人拜服。

  李介宾心里叹息道,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。

  中基里面讲的有真寒假热,真热假寒证,也讲了正治反治。

  中诊里面,望色中的红色不仅见于热证,也见于戴阳证(真寒假热证)

  刚刚学的舌诊也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人的阴阳寒热虚实。

  乃至于接下来即将学到的脉诊,疾数脉,除了热证之外,也有真寒假热证。

  《濒湖脉学》载:  “一息六至,脉流薄疾。”主病:(1)主热证:数而有力为实热,数而无力为虚热。(2)主阴寒内盛、虚阳外浮:脉多数大而无力,按之豁然而空,此为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。

  李介宾觉得历史如同一个圆,是不断重演的。

  宋朝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多用芳香燥湿药,有刘河间、朱丹溪嫌其辛燥而多用寒凉,张子和用破气药也是如此。

  到了明清时期,风气大盛,而后会有张景岳批驳丹溪过于伤阴阳之本,提倡温补,但过补则壅。

  近代以来,温病学兴起,西学传入,而后又多首选清热之法,对补阳之法陌生而不敢用,这才有了火神派的兴起。

  而我们正当其时,恰逢其会,自然有所感触。

  这股生机勃勃,万物竞发的境界......犹在眼前。


  (https://www.24kxs.net/book/2692/2692644/11110923.html)

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xs.net